為甚麼會焦慮又失眠?原來生活大事件會影響身心和睡眠,失眠的治療方式有哪些?
/作者:三總精神醫學部 陳田育醫師
「醫生,我朋友說吃憂鬱症的藥吃久了會真的變成憂鬱症,所以我這幾天只有吃安眠藥。」46歲的美美,患有嚴重焦慮合併恐慌與失眠,下班後來到診間跟我說。這是美美第二次的就醫,兩週前第一次出現了恐慌症狀,因為胸悶、心悸、換氣過度後出現全身麻痺的現象。
「對啊!醫生,我看她睡好一點後症狀就好一點了,可是聽說安眠藥會吃上癮耶?」先生趕緊補充。
美美繼續說:「我朋友一開始只吃半顆安眠藥,現在沒有兩顆藥沒辦法入睡耶!我如果繼續吃藥會不會也變成這樣?我有一天嘗試不吃藥,結果好難睡,隔天心臟還一直亂跳,這樣到底怎麼辦?」
這些問題剛好都是焦慮症合併失眠患者很常問我的問題,每天從早到晚大概被問不下十次,這次一次解決大家的問題。
從睡眠看焦慮
許多研究發現睡眠與焦慮是一體兩面的。近期刊登於頂尖期刊《Nature Human Behaviour》的研究發現,他們要求健康的受試者連續24小時不睡覺,腦部活性會顯示 — 控制情感的腦區明顯受到影響,這時候受試者所接受焦慮嚴重度量表評估的分數甚至接近臨床上診斷焦慮症的標準。
從睡眠結構來看,對於焦慮最有改善效果的是深沉睡眠中的慢波睡眠(NREM, slow wave sleep)。許多研究發現,如果晚上保持較長的慢波睡眠,自律神經功能較健康,心血管風險下降、認知功能改善,同時焦慮與憂鬱的情形也會改善。然而,深沉睡眠在年紀較長、合併睡眠疾病(失眠、不寧腿症、睡眠呼吸中止症等)、多重藥物使用者中可能整晚都無法出現。
從焦慮看睡眠
失眠本身就是診斷焦慮症的其中一項症狀,焦慮症的患者最常見的就是有過度醒覺的問題,許多患者越晚越清醒、越焦慮,總是擔心今天晚上有沒有機會睡著,反而很難好好放鬆休息。要晚上沒有好好休息,隔天情緒又會受到影響,如此一來就會呈現惡性循環,讓症狀每況愈下。
失眠焦慮最容易發生在—影響身心的大事件
現代人生活壓力大,不少患者是因為一些生活中的重大事件而誘發身心症狀的出現,每個人的反應都不太一樣,醫師也會依照不同的反應給予不同的治療策略,避免過度用藥,減少相關副作用發生的機會。
失眠合併焦慮到底怎麼治療?
失眠焦慮的治療方式—藥物治療
在台灣的健保制度之下,藥物治療是臨床上最為方便且有效的治療方式之一,也如同前面所說的,如果患者是屬於焦慮症同時合併失眠的狀況,在藥物的選擇上應該要考慮 #同時 處理。
因此常見的處方可能是治療焦慮症的抗憂鬱劑與改善睡眠狀況的鎮靜安眠藥物合併使用,專業的醫師都會依照不同患者的情況與需求做藥物的調整,我個人的習慣在患者症狀穩定後,也會開始協助做藥物的減量,已經有許多患者接受完整治療後不再需要使用藥物,或者僅在需要時,使用相關的緊急用藥。
因藥物的處方會隨著不同的患者與情境有所不同,強烈建議所有正在接受治療的患者在藥物的使用上可以與醫師做討論,避免自行做藥物的調整,反而可能會耽誤自己治療的黃金時機。
失眠焦慮的治療方式—認知行為治療
認知行為治療(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是第一線治療焦慮症與失眠的非藥物治療選擇,國外甚至有許多研究認為對於部分患者的療效與藥物不相上下!如果我遇到比較年輕的患者,都會鼓勵他們可以優先考慮接受認知行為治療,或者搭配藥物一起。然而,認知行為治療的核心概念在於「改變固有不好的行為」,許多的患者往往只希望醫師或醫院幫他解決問題,卻不願意自己做出改變,且因為改善的速度與藥物相比需要更久的時間,因此只接受認知行為治療的患者,應該要配合醫師與治療師,平均可能需要4-8次的治療才有機會看到療效,但也因為行為的改變,治療的效果會更加穩定與持久。
其他治療方式
近年來,精神科引進了許多先進的腦刺激治療技術,包含重覆經顱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rTMS)、經顱直流電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 tDCS)、與經顱微電流刺激療法(Cranial electrotherapy stimulation, CES)等治療方式。過去都有相關研究指出透過以上的治療,有機會改善患者的焦慮與睡眠狀況。
其中CES使用方便,在家就可以自行使用,並且有取得美國食藥署(US FDA)認證可以用來治療輕中度焦慮、失眠症狀與疼痛的儀器
目前台灣引進CES的醫療院所不多,三軍總醫院的育成中心在台灣精神生理學會的努力之下,與原廠成立了台灣CES療法示範中心,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台灣患有焦慮與失眠的患者,可以在更多充足實證研究的支持之下,獲得更多的治療選擇。
/作者:陳田育醫師
現任三軍總醫院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
睡眠專科/成癮專科/老年精神專科
參考資料
Ben Simon, E., Rossi, A., Harvey, A.G. et al. Overanxious and underslept. Nat Hum Behav 4, 100–110 (2020).
Klaus Munkholm, Kim Boesen, Asger S Paludan-Müller. et al. Pharmacological treatments for generalised anxiety disorder. The Lancet, Volume 394, Issue 10205, 5–11 October 2019, Pages 1229
Barclay TH, Barclay RD. A clinical trial of cranial electrotherapy stimulation for anxiety and comorbid depression. J Affect Disord. 2014;164:171‐177.